律师论坛

转载:律师成长及律师事务所运营的哲学之道

发布时间:2019-07-19 查看次数:1472

    在我十多年的法律职业生涯中,常遇到刚执业的年轻律师、法学毕业生,对自身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感到忧心忡忡。早年间,我在北京刚做执业律师,也有同感,常常夜不能寐、以手抚膺,感叹小律师的日子何时能熬到头。

如今,作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合伙人,面临着“如何带好团队、塑造怎样的团队文化”等管理问题,为此也常和年轻律师谈心,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。日子久了,有些心得、感悟,于是便记录下来,希望对年轻律师有所裨益。

本文不拘泥于细枝末节,直接从哲学之道入手。所谓哲学,无非是抛开现象看本质。哲学本没有那么复杂,只是人心太浮躁,常常管中窥豹、舍本逐末,无法看到事物的真相。诗云: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如果我们抽身出来、置身事外,道理反而浅显易懂了!

中国古人的大智慧之一是辩证法。《道德经》有云: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,而我们常常关注自己在乎的事物的一面,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另一面。殊不知被忽略的那一面,恰恰是阻碍我们达成目标的关键。

我有自知之明,深知自己不是成功的大律师,没有资格拿出人生导师的样子对后辈耳提面命、敦敦教诲。但,生也有涯而思也无涯,对事物道理的穷尽、追思,不正是人生在世的乐趣所在吗? 

一、慢即是快

年轻律师最容易犯的毛病的就是急躁,追求成功只在朝夕。这也难怪,在我们生活的时代,凭借互联网潮流与各种机遇,社会上流传着众多一夜爆发的故事。但律师,不同于其他行业,需要长时间的历练与积累,才能从知识储备、办案技能、社会资源等多方面,达到一名成熟律师的应有标准。这个过程,短则三五年,慢则十余年。和做学问一样,板凳要坐十年冷。没有甘做冷板凳的心理准备,内心焦躁不安,东一榔头、西一棒槌,结果必然是始乱终弃、一事无成。 

有些年轻律师迫不及待地想挣钱。怎么挣钱?多接案子呀!怎么多接案子,多结交人脉!怎么多结交人脉,多请客吃饭呀!于是乎,天天大摆筵席,觥筹交错、夜夜笙歌!短期看,效果不错,接了不少案子!长期看,应酬太多,不仅损害了自身健康,牺牲了宝贵的时间与精力,无法保障案件的办理质量,无益于自身专业性提高。久而久之,“口碑”坏了,“快”也成了“慢”了。

我不是说律师不能去应酬,而是提醒大家欲速则不达,不能因短期的见效而忽略了长期的坚持与投入。《大学》云: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年轻律师如果能安下心来,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,悉心研究,一步一个脚印,踏实前行,不期数年,则有望在某一法律领域形成优势,专业地位树立,案件自会随之而来。看似此道甚慢,其实最。俗语说:笨鸟先飞,正是这个道理。

二、少即是多

年轻律师执业的另一个问题是贪多、贪大、贪全,什么领域都想涉及。别人问你这个领域会做吗?会。那个领域会做吗?没问题。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小案源。今天觉得家族财富传承不错,好,我要做这个领域;后天认为投融资领域不错,我要做这个;大后天又觉得刑事律师不错,我成为刑事律师。想做的太多,反而没有一样精通。就像挖井一样,每次都挖几下土,见挖不到水,再换一个地方挖。时间一天天流逝,最终一无所获。而这个律师注定了也只能成为“万金油”式的律师:什么都懂一点,但什么都不专业。“万金油”式律师的下场真的很可悲。大家知道律师市场存在二八分化现象,“万金油”式律师的下场是永远沉沦在低端法律服务市场,是和80%的小律师一起挤破头地去抢20%的低端市场。如果您贪心,未来的命运就是这么残酷!

怎么避免成为万金油式律师?一定要懂得取舍、做专业律师!持之以恒、坚持不懈地专注于你擅长的领域,研读法条、学习案例、参加培训、写文章、出专著,使用新媒体工具进行网络传播,努力给自己贴上“劳动律师”、“股权律师”、“刑事律师”或其他标签,实打实地把自己变成专业律师甚至专家、权威。不仅当事人认为你在这个领域很专业,就连别的律师也对你心服口服,遇到这一领域的问题都会向你请教甚至转介你办理案件。那么,你还用愁自己没有案件、英雄没有用武之地吗?

在北京兰台(合肥)律师事务所,我们要求每位律师都必须走专业化道路,每人至多只能选择两个专业领域,且两个专业领域中必须确定一个为主要业务领域,然后围绕主业深入研究,专门办理该领域的案件。我们相信只有少,才能专,只有专,才能收获“多”。

 古人云: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一举成名,可谓“多”和“快”,谁不向往?但“多”和“快”,正是来自“少”和“慢”,只有心无旁骛、专心致志,才能成就一番事业。

三、自律才能自由

众多周知,律师是自由职业,可以自由把握时间安排。但是自由职业不代表随心所欲,不受任何约束。有些律师,早上迟到、下午早退,动辄请假,不愿接受事务所的行政管理,还美名其曰:律师是自由职业,我们是专业人士,需要尊重和自由的工作氛围。但是专业是建立在大量时间积累、实践练习、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的。大家都知道著名的“一万小时定律”: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。按比例计算,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,一周工作五天,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。如果你连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都不能保证,请问你猴年马月能成为专家,你怎么说自己专业?

除了“一万小时定律”,还有一个理论是“八小时之外”定律: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最终在于业余时间如何利用。说这话的不是别人,正是爱因斯坦。别人上班8个小时,你上班也8个小时,你怎么能比别人更优秀、更专业?那就需要我们利用业务时间来学习和充电!

我曾在事务所例会上多次强调,天才终究是少数,你不得不承认,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之辈。你想比别人更专业,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!爱因斯坦是天才吧,他尚且在八小时之外努力工作、争分夺秒。那些口口声声“我要自由”、不肯付出时间、不肯自律的人,究竟是聪明还是傻呢?
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!没有自律,最终也没有自由!

四、先成就他人再成就自己

大家都知道律师是服务行业,都提倡律师要有服务意识。但是说归说,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。在实践中,很多律师常常抱怨:这家客户太挑剔了,客户给的费用太少,工作量太大了!“当事人、当事人,当面是人,背后不是人”。然而,当你这样想的时候,说明你还是只在乎自身利益,你的心还是放在自己这一侧,没有把心放在客户那一侧。我们必须升级自己的价值观,把成就用户作为第一信仰。要为客户创造超出他们期待的价值,想客户之所想,急客户之所急,把客户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,切实帮助客户成功。比如,在常年法律顾问服务过程中,有没有做到:多替客户想想风险预案,最大程度上帮客户规避风险;多对客户提出合理化建议,帮助客户科学决策,以节约成本、增加利润。只有客户的成功,才是我们律师的成功。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夫唯不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当我们先义而后利,为客户着想,努力成就客户,那么,客户自然也会主动给我们利润,从而成就自己!

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我这里谈的不是术而是道,不是教你权宜之计、哄客户开心,而是真心实意、全心全意地替客户着想。这个世界很玄妙,有因就有果,你用了真心,客户就一定能感知到,你学个皮毛、装个样子,客户也心知肚明。希望大家不要做耍小聪明,而要拿出真心。

五、走直线还是走弯道

年轻律师在执业的前几年,面临诸多困难:自己是一张白纸,没有办案经验;没有案源;收入不高,生活成本又不低,每月都“月光”;看不到前方的路,希望很渺茫……眼瞅着身边的同学、同事纷纷买房、买车、谈婚论嫁,自己还在原地踏步,心里很是焦灼。思索再三,计上心来,我要“曲线救国”,先去考个公务员或去企业当法务,等经济稳定一些,再出来做律师。临走的时候,还暗暗下决心,我喜欢律师这份职业,我一定会回来的。

在我不算很长的法律生涯中,见过很多这样的故事,但是绕了一圈后最终又回到律师队伍的人,寥寥无几。大多数人在走曲线道路的时候,都逐渐迷失了自己:公务员相对比较安逸,跳进去后又辞职,需要极大的勇气,能做到的有几人?企业法务处理的法律事务相对较窄,又常常做行政事务,日久则业疏,专业性再也不能和律师相提并论。以我身外的人为例,当初和我一起做律师助理的同事中,凡是离开律师队伍、另寻他就的人,并未闻有发展特别好的,而坚持下来做律师的,如今无一不是合伙人,收入都不菲。由此,也印证了我很喜欢的一句话: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,因为坚持下来的人不多。

世界纷繁复杂,但是有些道理确是颠扑不破的,比如:两线之间、直线最短。认准一个目标,笔直地往前走,不要走弯路。弯路走太多,没有益处,只会迷失自己。可能有人会说:咦,你通篇不是在说辩证法吗?让我们注重事物的另一面,怎么又直奔目标,不讲策略?我想说的是:大道至简。至少在职业规划上,我认为直来直去胜过曲线救国。不信,你可以试试。

六、愤世嫉俗与中庸之道

任何职业都不在真空中,律师执业需要良好的司法环境,需要获得客户的尊重、认同,法律共同体之间的良性互动。不可否认,我国当前司法环境及客户对法律问题的认知,均达不到理想状态。一些律师对现实很不满意,心理上较为偏激,比如:1.认为拓展案源就是依靠社会关系,自己有专业能力而缺乏社会关系,但偏偏心理上有“洁癖”,不愿意去搞社会关系,不肯迎合别人、屈尊自己;2.认为法院、检察院和政府部门都是权欲熏天、贪得无厌,“衙门八字开、有理无钱莫进来”,不愿意和他们打交道。以上理解都有些偏颇。首先,很多职业都有一定的销售性质,美国总统竞选还要给自己拉票呢,律师也是如此,适当的营销必不可少。但营销并不意味着拉关系、搞饭局,而是应建立一套科学的营销体系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实施,且结果得失无关乎个人人格尊严。其次,固然有一些目无法纪的司法人员、公务员,但是如果因此对司法机关、有关部门的工作一概否定,未免因噎废食、以偏概全了。

偏激的思想,对自身的危害比对别人更大。因为一旦产生,就意味着你的思想和见识已到达边界,再不能有任何进步和变化,譬若把自己关进了阴暗的角落,看不到阳光与风景。你厌恶社会关系,悲观厌世,看不到营销的合理之处和积极作用;你诅咒体制,怨天尤人,却忘记发挥主观能动性,失去了改变社会的契机。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,必须从愤世嫉俗中走出来,做到“中庸之道”——不偏不倚、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。中庸之道,并非明哲保身、毫无立场,而是客观、冷静地看待外在事物,思想合乎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,不偏激、不走极端。在儒家看来,中庸之道是“至德”,需要不断修身养性,才能达到。

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无论何种社会环境,都有发挥自身才干与能力的舞台。希望年轻律师不断提高自身认识、破除思想上的桎梏,客观看待社会问题,不要钻牛角尖,一叶障目、不见泰山。

七、精神丰富与物质丰富

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,人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,主观认识来源于客观世界,但主观认识也在改造客观世界。一个人的精神富足与否,与他的物质富足与否,有紧密的关联性。通常,精神富足的人,也更容易获得物质的富足。美国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·温弗里说:追随你的激情和梦想,投身于你热爱的事业,财富自然会随之而来。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一点,但事实却是如此。你想要财富,你得先拥有激情、梦想、热爱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、对工作没有热情、精神贫乏的人,能够成就一番事业。

当然,物质财富也不是人人唾手可得,否则成功学也不会甚嚣尘上。但只要我们精神富足,秉持本性的正直去行事,在过程中尽心尽力,即便未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,又有什么遗憾呢?正如《清醒》一书所告知我们的:本性的正直(精神富足),会让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(详见本公众号文章:《读书笔记:如何成为一家清醒的企业》)

须知挣钱不是工作、生活的目的,工作、生活本身就是目的。对于年轻律师来说,应当好好生活,多读书、多学习、增长见识,培养健康爱好,陶冶自身情操,多陪伴家人、朋友,享受青春和友谊。精神富足,才能后顾无忧地投入工作;精神富足所产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,才能让工作更有意义、更有成效!

 

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,就像投资界推崇的价值投资,唯有克服人性的弱点,提升自身价值,才能真正成长。汇添富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利军说:到了四十岁,我才明白,其实郭靖、阿甘和巴菲特都是同一类的人。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就塑造了非常优秀的人的品质,那就是简单、正直、没有私心与坚忍不拔。他们的成功,绝不是聪明机巧,比其他人更快、更高、更强的结果,相反,是比他人更简单、更质朴、更坚韧的结果。

以上七点建议,虽曰哲学之道,不过是一些简单的道理。不仅适用于律师成长和律所管理,对任何工作、任何行业均有借鉴意义。但是大道至简、大智若愚、大巧若拙,真正能做到又有几人?

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,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,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。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人性的弱点,修炼自己的境界,做到简单、正直、快乐。剩下的,就交给时间和上帝了。

        

  作者:冰一律师